我國擁有豐富的煤層氣資源。據統計,我國是僅次于俄羅斯、加拿大之后的第三大煤層氣儲量國。科學抽采利用煤層氣,可以降低煤層瓦斯含量、降低瓦斯壓力,減少“瓦斯”事故發生率,從而保障煤礦安全生產,促進煤礦產業穩定發展。同時,煤層氣主要成分甲烷是以吸附狀態存在于煤層內的非常規天然氣,熱值與天然氣相當,屬于高效清潔能源。其不僅對于優化我國能源利用結構有著重要作用,作為非常規油氣資源,未來也將能成為我國常規油氣資源的重要戰略接替資源。
2019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修訂發布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明確鼓勵進行“煤層氣勘探、開發、利用和煤礦瓦斯抽采、利用”。
我國煤層氣主要為30%~60%的低濃度氣體,而低濃度煤層氣多用于發電。煤層氣是清潔型氣體能源,與同等規模煤電廠相比,利用煤層氣代煤發電可以有效減少污染排放,對實現“雙碳”目標意義重大。因此,大力發展煤層氣發電是煤層氣資源利用的“最優選”。
山西,不僅是我國產煤大省,更是全國煤層氣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近年來,山西積極發展煤層氣發電項目,探索“雙碳”目標下煤炭產業如何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在這期間,誕生了一系列優質煤層氣發電項目,蘆家峪瓦斯電站就是其中佼佼者。
而無論是全國首座分布式低濃度瓦斯電站——蘆家峪瓦斯電站,還是全國首座“智慧瓦斯電站”項目——蘆家峪二期瓦斯發電項目,都有四相科技高精度定位系統的身影。
蘆家峪瓦斯發電站位于山西省晉城市高平市寺莊鎮蘆家峪村,主要利用煤礦低濃度瓦斯進行發電。與其他發電企業一樣,生產環境潛藏多種安全隱患,人員作業危險系數高,如不做好安全保障措施,極易出現各種安全事故。
為提高電站智能化水平,提高安全運行標準,蘆家峪瓦斯電站積極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走智能化發展之路。通過對傳統安防系統進行技術創新,對危險區域進行布控,配備定位系統,實現人員活動全方位掌控和安全保障。
根據該電站實際場景,四相科技基于UWB高精度定位技術打造人員定位系統,通過使用0維、1維、2維定位組合的方式實現全廠區定位覆蓋,針對作業安全要求高的區域,使用2維定位重點覆蓋,從而滿足該電站對作業人員位置高精度定位需求的要求。
通過該系統,四相科技面向蘆家峪瓦斯發電站提供以下功能服務。
人員精確定位
精確感知廠區作業人員位置信息,全天候無盲區實時位置精準定位,人員分布后臺一目了然。如遇事故發生,可快速鎖定目標位置實施救援,提高電站應急救援能力。
人員行走軌跡回放
自動存儲人員活動軌跡信息,可根據人員信息,查詢其走動路線、經過地點、經過的時間、停留的時間等。對于巡檢工作,可將現場生產人員的行走軌跡可視化呈現于系統后臺,實現全程可視化管理,有助于規范巡檢過程和優化巡檢路線。
人員智能化管理
電子點名:可以對人員進行實時點名,定時自動對各區域進行人員清點并根據不同規則生成電子點名報表;
標簽統計:支持按部門、區域、姓名及卡號查看某設定區域內的某種標簽數量和狀態;
信息管理:通過人員管理可以新增、刪除、修改等人員信息,也可以通過Excel文件批量導入、出人員信息,支持通過人員姓名查詢人員狀態。
異常動態精確預警
行為監測:如出現區域超時、區域不動、區域消失、聚眾報警、人數限制等情況,觸發系統告警提示,避免因此產生安全事故;
下發撤離:如遇事故發生,人員定位系統會第一時間發出警報并通知危險區域內的人員進行緊急撤離,保障人員安全;
尋呼求救:如遇事故發生,人員可以通過定位標簽向控制中心發出求救信號,系統后臺進行聲光報警,第一時間通知救援。并根據系統收集災情的人力物力分布情況,為管理人員進行調度提供有效數據。
人員定位與視頻系統聯動
與現有視頻監控系統對接,將已有攝像頭設備集成到人員定位系統中,系統可實時顯示各攝像頭的視頻畫面,管理人員通過人員定位系統可隨時查看各攝像頭視頻畫面,確認現場情況。可實現人員定位、電子圍欄的監控管理,避免人員定位錯誤而產生遠程操作的安全事故,為后期實現遠程操作提供判斷依據。降低整體系統成本。
靜/動態電子圍欄
設定區域及設備位置信息,生產靜/動態電子圍欄。通過區域準入權限的設置,實現對電廠重點區域的監控,防范無權限人員進入而引發安全事故。
四相科技基于高精度定位系統,通過精確位置感知技術與其他業務系統的對接,為該電站構建全方位主動式安全保障體系提供技術支撐!
8月6日—9日,2025礦業前沿與信息化智能化科技年會在湖北黃石·聞泰花園酒店隆重舉行,年會主題為“大模型加速礦山數智化轉型”,四相科技攜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智能化方案與裝備亮相這場年度盛會。本屆年會由中國有色金屬學會攜手大冶有色金屬集團控股
港口作為全球物流樞紐,對經濟貿易、城市發展和國家安全具有戰略意義。為提升港口運營效率、安全水平,促進港口可持續發展,信息化轉型已成為必然選擇。一、建設人員定位系統的必要性?港口作業環境復雜、區域廣闊,且人員和機械設備交互頻繁,易出現監管盲區
醫療領域中,三大中心是指胸痛、卒中和創傷中心,為規范診療流程、加強區域協同、提升救治效率,信息化建設成為了促進三大中心高質量運行的重要基礎和質控工作開展的重要支撐。目前三中心建設全國已形成一定規模,但是在信息化建設質控指標上報方面還存在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