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作業環境復雜多變,安全問題屢見不鮮。一旦發生事故,快速定位和救援被困人員面臨巨大挑戰,可能導致無法估量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井下人員定位系統至關重要,這對于提升煤礦安全生產水平、保障作業人員生命安全、推動礦井管理現代化以及促進智能化礦山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以王家山煤業為例,根據《煤礦智能化建設指南(2021年版)》、《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以及《AQ 1119—2023 煤礦井下人員定位系統通用技術條件》等相關政策要求,該煤礦需對原有的定位系統進行改造升級,從區域定位提升至精確定位,以滿足井下人員定位的高精度要求。
01王家山煤礦
甘肅省靖遠縣王家山煤礦以生產優質動力煤并兼營民用煤為主,年總產能約45萬噸。該礦連續四年被評為全縣工業企業先進單位、優秀企業、文明單位、安全生產先進單位,致力于建設成一個綠色、安全、健康、高效、智能的現代化新型煤炭企業。
02煤礦井下人員精確定位系統
遵循各項建設指南和通用技術標準等指導,再結合王家山煤礦現有的井下人員定位系統情況,四相科技為其承建打造了一套煤礦井下人員精確定位系統。
系統采用先進的厘米級高精度UWB定位技術,由一系列高質量、性能穩定的定位分站、讀卡器、標識卡和引擎軟件等核心模塊構成,再利用開放的定位數據、GIS引擎、地圖管理、視頻聯動等接口對接井下業務系統,為智能化礦井平臺的建設提供了強大支持。
過去王家山煤礦采用的是區域定位技術,原有的管理系統僅能實現區域定位,即只能大致掌握井下工作人員所在的區域,無法知曉精確具體的位置。如今人員精確定位系統的升級及投入應用,使得定位精度不再局限于某個區域,而是能夠精確到人員的具體位置,實現了由“面”到“點”的躍進,可極大提升對井下作業人員的安全監控和管理效率。
系統的人員可視化“一張圖”大屏包含多個子模塊,可統計考勤情況、人員下井情況、設備報警情況、設備在線情況等,清晰明了實現人員定位重要信息的全部統計與展示。
該人員定位系統的部署應用,能夠幫助礦山管理者實時監控井下人員的具體分布和工作狀態,有利于優化人員配置,提高生產管理效率;確保事故發生后能夠快速精確定位,高效提升救援成功率;自定義電子圍欄,實時監測并預警人員是否進入危險區域,預防事故的發生。
結語
四相科技為王家山煤礦構建的井下人員精確定位系統,不僅大幅提升了礦井的安全管理水平,而且成為其邁向智能化礦山建設和現代化管理的重要步驟。展望未來,四相科技將繼續深耕礦山安全領域,不斷創新技術、提升服務,致力于為王家山煤礦乃至整個礦山行業提供更加智能化、高效率的解決方案。
8月6日—9日,2025礦業前沿與信息化智能化科技年會在湖北黃石·聞泰花園酒店隆重舉行,年會主題為“大模型加速礦山數智化轉型”,四相科技攜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智能化方案與裝備亮相這場年度盛會。本屆年會由中國有色金屬學會攜手大冶有色金屬集團控股
港口作為全球物流樞紐,對經濟貿易、城市發展和國家安全具有戰略意義。為提升港口運營效率、安全水平,促進港口可持續發展,信息化轉型已成為必然選擇。一、建設人員定位系統的必要性?港口作業環境復雜、區域廣闊,且人員和機械設備交互頻繁,易出現監管盲區
醫療領域中,三大中心是指胸痛、卒中和創傷中心,為規范診療流程、加強區域協同、提升救治效率,信息化建設成為了促進三大中心高質量運行的重要基礎和質控工作開展的重要支撐。目前三中心建設全國已形成一定規模,但是在信息化建設質控指標上報方面還存在上報